醫(yī)生我胸前有顆大痣,怎么祛除?

疼不疼,癢不癢?

不痛不癢,就是洗澡的時候看著難受!

進來脫開衣服看看。順便叫助理一起進來。即便是女顧客,女醫(yī)生檢查顧客的時候也最好有旁人。

該顧客的胸前痣直徑0.6cm左右,看起來黃豆大小。長地正規(guī)正距,蠻標志的痣,長的位置有點尷尬,女性內(nèi)衣正中間的卡扣剛好落在痣上。

這種情況,這個痣就不是什么善茬,需要及時手術(shù)切除,解決后顧之憂。

身上、臉上的痣該不該祛,需要怎么祛?

回答這個問題之前我們需要有這樣的常識,我看到的95%以上的色素痣是良性的皮膚腫瘤,而色素痣本質(zhì)是一堆抱團取暖的黑色素細胞,別怕,這種腫瘤幾乎每個人都有,不礙事,它們基本一生是跟我們和諧相處,共度此生。

既然能和諧共處,那有祛除的必要嗎?

保守的醫(yī)生會說一切沒有惡變傾向的色素痣不需要切除。

我理解很多人內(nèi)心的嘀咕:又不是長你臉(身)上。

所以那些良性的皮膚色素瘤,直白點就是我們說的痣如果你覺得礙眼,影響你顏值了那就叫正規(guī)的皮膚科或者整形外科醫(yī)生祛除。

前面提到的那個女顧客的情況建議祛除的是原因是痣長在特殊的位置,容易被反復摩擦刺激,這種情況容易癌變。

注意那些歪瓜裂棗,也就是長地丑丑的痣容易惡變,痣發(fā)展為皮膚癌。怎么辨別呢?

有個ABCDEF法則,A(asymmetry,不對稱)B(border irregularity,邊界不規(guī)則)C(color variegation,顏色多樣)D(diameter,直徑大于6mm)E(evolving lesion,皮損的變化)F(funny looking 丑小鴨外表)。

圖片來自別樣網(wǎng)

痣演變成癌也是需要時間的,早發(fā)現(xiàn)早診斷早治療才是正確選擇,美國皮膚病協(xié)會建議公民每個月自己或者讓親密的人幫忙身上從頭到腳每個角落都檢查下痣的情況。

如果你看到手掌、腳掌、指甲的痣大小超過3mm,身上其他地方痣大小超過6mm,你再仔細觀察下對不對稱、邊界規(guī)不規(guī)則、是不是多種顏色混合、有沒有流血腫脹等不適,以上中招了一個都得去醫(yī)院看看正規(guī)醫(yī)生了。

痣能祛除,怎么祛不容易留疤、留坑?

如果你的痣有癌變的可能性需要切除,擺在你面前只有手術(shù)切除一種解決方案。很多人一聽手術(shù)就發(fā)毛,好端端的皮膚要給我挖掉個東西,這不容易留疤留坑?

不不,相信我痣手術(shù)切除縫合修復后留下的是一條白線,小點的痣傷口是看不出了。要知道別人跟我們對視時是空間上的距離,不會拿放大鏡觀看你的外表,如果非特殊情況,這樣好色的朋友不交也罷,畢竟你的靈魂這么美。

小痣可用激光去除, 大顆的痣且明顯凸起采用手術(shù)切除!

如果你的痣長地很標準,癌變可能性也非常小只是礙了你的眼,此刻擺在你眼前的治療方案有兩種,一種是手術(shù)切除,另一種激光祛除。

當然不是你想激光治療就能激光治療,有適應癥,一般建議直徑5mm以下的可以激光治療,膽大的醫(yī)生也接診激光治療直徑大于5mm的痣。

激光也不是大家想的一點就完事,會面臨結(jié)痂變黑掉痂甚至有點凹坑紅印子的過程。當然我也見過技術(shù)好的醫(yī)生點痣不留疤不留坑的,這里涉及激光后的皮膚護理(見后續(xù)),跟個人體質(zhì)也有關(guān)。

在此提醒一些沉迷于藥水點痣的孩子,非常非常非常不建議,這種強酸點痣原理是強酸腐蝕性很容易毀容也很容易留坑。本人是典型的例子,四年級花了100塊點了4顆痣,兩顆留了彈坑,十幾年都沒恢復。

手術(shù)、激光術(shù)后需要怎么護理

俗話說六分治療,四分護理,具體的分值咱就不追究,但醫(yī)生負責治療,想要美美地見人,術(shù)后護理還是要靠自己。

圖片來自花瓣網(wǎng)

手術(shù)、激光祛痣注意事項:

1.每天心中默念:不能刺激傷口!三遍,比如手賤摸傷口

2.注意保護祛痣部位,不要接觸生水感染,創(chuàng)面可以涂點生長因子藥膏比如易孚、金扶寧。

3.飲食:辛辣刺激的食物,比如生蔥、生蒜、生姜、煙、酒、辣椒粉等,忍至少一周不吃辣條、泡面、燒烤、火鍋、海鮮、芒果以及對于你來說容易過敏的食物等。

4.祛痣如出現(xiàn)紅色印子可用喜療妥藥膏,如出現(xiàn)較長時間的黑印子可用一些美白類的精華或者激光祛除。

5.復查時間跟醫(yī)生確認,包含手術(shù)切除需拆線問題。

總結(jié):

1.好痣壞痣手術(shù)切除是第一選擇,壞痣(容易惡變的)早診斷早治療,容易摩擦的痣也建議祛除。

2.激光去痣有適應癥,不是所有的痣都能激光祛除。

3.痣祛除后注意護理,盡量不碰水,創(chuàng)口涂生長因子藥膏。

舉報/反饋